数码影音频道 频道

398g重新定义「头上世界」—vivo Vision 探索版正式发布,蓝厂首叩混合现实大门

今天 14:30,vivo 举行「Vision 发布会暨影像盛典」,正式推出旗下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vivo Vision 探索版。

这款被官方定位为“空间计算战略支点”的新品,以 398 g 的整机重量刷新行业最轻纪录,并宣布 8 月 22 日起在北京、深圳等 10 余座城市首批 12 家官方体验店开放预约体验,但暂不量产零售,感兴趣的同学不妨看看自己的城市能不能预约吧。

在正式的发布会前,我们也进行了上手体验,下面就来看看这次的vivo Vision 探索版带给我们哪些惊喜!

首先是「轻松上头」重量和佩戴感受完全是颠覆行业的表现

vivo Vision 的裸机重量为398g,比 600g的Apple Vision Pro轻了三分之一,相当于一瓶 350 ml 矿泉水的重量。上头之后的感受就是完全没有压迫感,在体验的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起码我没有因为头显的重量而导致不适。

这主要得益于全新的分体式铆接镁合金中框 + 梭形折面镜片布局,使体积较主流方案缩小 20–30%,所以单纯的

并且还有4 组可替换遮光罩 + 双环绑带,适配不同头型,官方称“连续佩戴 2 小时无明显压感”。

把“显示”堆到行业天花板vivo vision探索版的双目 8K Micro-OLED,94% DCI-P3 色域,ΔE<2,逐台出厂校色,显示效果是没得说的。对于近视的用户来讲,这款MR头显还有磁吸式 100–1000 度近视镜片,支持即插即用,1000 度以内用户无需再戴框架眼镜,这点必须好评 。

视野方面,官方标称上下左右 180° 沉浸视场角,可投射 120 英尺等效巨幕。

配置方面搭载了第二代骁龙 XR2+,相较上一代 CPU/GPU 性能提升 2.5 倍,延迟低至 13 ms。

支持1.5° 精度眼球追踪 + 26DoF 微手势识别,支持裸手操控与空间键盘,交互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操作也更加容易。 

系统上:OriginOS Vision,图标与窗口以 3D 形态悬浮,支持多窗口办公与跨设备闪投。

把“生态”从手机搬到眼前

目前X100 Ultra、X200 Ultra、iQOO 13 将率先支持“空间相机”,拍摄的 3D 视频与全景长图可直接在 Vision 探索版回看。  

影音体验则是携手咪咕视频,在足球、CBA 等赛事中提供多机位、实时数据叠加的沉浸观赛模式。  

游戏体验部分则兼容 PC/手游无线投屏,支持把手游画面直接投射到 8K 巨幕,并以手机充当手柄。

把“价格悬念”留到最后

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此前对媒体表示:“MR 头显能否普及,关键在价格。硬件足够好时,我们有信心把价格做到万元以内。” 今天的发布会上官方并未公布最终售价,仅透露“会比大家预期的惊喜”。业内人士认为,若最终落在 8000–9999 元区间,将直接冲击当前 12999 元起步的国产主流旗舰 MR 设备。

蓝厂的“空间计算”第 一跳,打的是什么算盘?

国内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高端化成为必答题。vivo 需要一条“后手机时代”的新增长曲线,MR 被视为最有可能取代手机屏幕的下一代终端。  

vivo 把多年积累的影像、显示、人机交互经验一次性打包进 Vision 探索版,试图以“硬件+内容+服务”闭环快速建立用户心智。  

先体验、后销售的“探索版”打法,既避免早期量产带来的供应链压力,又能在正式上市前收集真实用户反馈,降低迭代成本。

风险同样存在:  

内容生态能否持续扩充,将决定设备是否会沦为“尝鲜玩具”;  

398 g 虽刷新纪录,但长时间佩戴舒适度还需大规模用户验证;  

价格若高于 1 万元,市场教育周期将被拉长,蓝厂的“普及”承诺也将受到质疑。

一句话总结:vivo Vision 探索版用398g的重量和8K的清晰度,把MR头显从“颈椎训练器”重新拉回“可穿戴设备”的初心,但能否让混合现实真正走向大众,还要看蓝厂接下来如何把“惊喜价格”与“惊喜体验”同时兑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