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曝光的 iPhone 7设计图显示在手机正面上方出现了除摄像头、光线感应器之外的一个额外开孔,有传闻这个额外开孔是虹膜识别摄像头,而且三星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的note6也疑似将搭载虹膜识别。如果传闻属实,在两大巨头企业的影响下,虹膜识别是否将会逐渐取代指纹识别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就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两种技术而言,谁将是移动端未来非常好的CP呢?针对此问题,记者联系了同时拥有人脸、虹膜、指纹三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并采访了天诚盛业产品经理彭程,共同探索未来移动终端和生物识别“2合1”的发展趋势。
指纹、虹膜,哪种技术才是移动终端的国民CP?
彭经理提到:每种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单就移动终端方面来说,应用场景不一样,这两种技术的适用性也是不同的。
比如”手机解锁”这种简单应用,指纹相对来说就更适合一些,因为它在保证用户体验新鲜度的条件下成本更低,这也是各大厂商格外青睐指纹识别的重要原因,毕竟成本的提高是通信厂商和消费者都不喜欢的事情;而虹膜识别作为目前最精准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除了解锁登录等初级应用之外,更可以广泛应用于高安全要求的场景中,比如虹膜支付、文件加密等。
至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中哪种技术才是移动终端的国民CP,现阶段来看指纹识别已然称霸手机、平板等终端产品,但基于虹膜识别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以及更为精准的特性,未来趋势应该还是在于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成为手机标配的机遇在哪?
早在2013年,三星等知名通信厂商即对虹膜手机进行大肆宣传,虽然至今尚未见到真机,但可以看出各通信厂商着眼布局虹膜识别的野心。天诚盛业彭经理则表示,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提升和优化,虹膜模组已经成熟化至手机、平板可集成的阶段,虹膜手机的崛起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
一方面来说,虹膜模组的体积更为小巧,集成度非常高,天诚盛业早在2014年发布的移动终端专用虹膜模组的厚度仅为3.96mm,并且有继续优化的空间,而且无论是近视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都不会影响到虹膜的完整性,而指纹识别的限制性是手指皮肤一旦被磨损或潮湿,就有可能导致指纹识别失效;另一方面,就信息量来讲,虹膜是指纹的 5-10 倍,虹膜识别的精准特性使其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格外注重安全性的支付、转账等金融领域、保护隐私安全的文件加密,以及授权管理、软件登录等等。此前,部分通信厂商认为虹膜识别的距离存在一定限制,但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成熟,虹膜识别完全可以在用户常规阅读距离之内实现识别和认证。以天诚盛业为例,其探索者移动专用虹膜模组拥有13项发明专利,这款虹膜模组识别距离已优化至17-55cm,不需要客户做任何的刻意配合。
最为关键的是,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0794.6亿元人民币,而移动购物占比达到67.4%。如何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将成为通信厂商、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指纹无法满足更高标准的安全级别时,虹膜手机势必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的主角担当。包括乐视、微软、三星、LG、锤子等均有传言将在近两年推出支持虹膜识别的手机新品,而且天诚盛业也已开始与众多知名通信厂商、金融机构携手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方面标准建立,将进一步推进虹膜识别与移动终端的“2合1”。
虹膜识别会一直独霸移动终端吗?
虽然目前来看搭载虹膜识别技术将是未来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其会“一枝独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其终端形式也将愈加丰富化,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很难满足所有的场景需求,只有将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组合起来,取长补短,通过多模态生物识别才能为用户提供最彻底、体验最好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期待着更安全、更便捷、更时尚的移动生活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