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硬蛋举办的“机器人来了”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强势开启。
现场图片
众多日本机器人产业专家、互联网大佬、知名机器人厂商高层、著名投资机构高管及机器人产业供应链专家聚集一堂,从产业、技术、资本、供应链、伦理哲学等角度,对机器人的定义重新进行了阐述。
本次参与的嘉宾有硬蛋副总裁刘宏蛟、中国人工智能协会青年分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张文强、上海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总经理连振、乐搏资本创始人杨宁、图灵机器人 CEO俞志晨、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教授等,业内大佬发表了其精彩言论。同时,参加这次论坛的还有三洋、尼康、Harmonic等供应商高管。
硬蛋作为桥梁,让机器人创新不再成为难事
在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产业专家和互联网大佬们对机器人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详细阐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未来。
浙江瓦力机器人副总经理夏起炎——“中国的制造业还没有准备好接受机器人”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有价格和服务的优势,比如国产工业机器人比国外的要低一半左右。因为地域优势,中国机器人企业可以及时的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但中国机器人企业也面临很多挑战,除了缺乏核心技术,普及率低也是一大难题。
简单的说就是“中国的制造业还没有准备好接受机器人”。
图灵机器人CEO 俞志晨——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分为三个层次:操作层、感知层和认知层,智能机器人一定是机器人载体加人工智能。
乐搏资本创始人杨宁——“我认为下一个风口是智能思维和智能产业。”
而智能思维的核心是运算能力,即把运算能力植入到原来没有运算能力的地方。而投资机器人就要在智能思维下操作。
硬蛋副总裁刘宏蛟——“一方面,中国机器人企业有很多硬伤,比如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元器件,而硬蛋能够作为桥梁连接机器人创新企业和机器人供应链厂商,使机器人创新、机器人制造不再成为难事。”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领域其实还是有很多优势,比如在语音、语义识别方面,中国有科大讯飞、云之声、百度等大批优秀企业,而供应链方面,硬蛋能够作为桥梁连接机器人创新企业和技术支持企业,使机器人创新、机器人制造不再成为难事。
中国机器人需要“拿来主义”
而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弯道超车这一全行业瞩目的问题?来自日本的企业家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Nikon亚洲地区营业代表田口洋——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目前最好的方式是“拿来主义”。
田口洋举例称,就从编码器来说的话,日系厂家已经做出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商品,这些产品明天就能马上导入进去,这样势必对机器人的完成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中国,并不像日系大公司那样流行垂直统合的开发,而是比较流行水平分工作业的良好传统。因为如果从一开始进行电机、编码器的开发的话,是相当话时间和成本的,如果是在日本拥有丰富实绩的尼康编码器,加上中国水平分工作业的文化,这里的课题应该马上就能得到解决了。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教授为与会者描绘了情感机器人的未来。
刘伟称,未来的机器人一定不仅仅有智能,还应该具有智慧,即有感知、有情感。而人类要学会与机器人共融、对机器人给予爱,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预防措施,比如人类在受到威胁时,很容易让机器人“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