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影音频道 频道

古典初烧天书!聊聊古典中的古典乐1A

  我们经常去说:“兄弟,你喜欢古典乐?还是流行乐?”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古典乐这个词汇涵括了多少个年代吗?今天我们古典初烧天书就从古典乐的起源开始说起吧。

 


古典与流行........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古典乐: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称其为“严肃音乐”。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

 


严谨的巴洛克

  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所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严肃而又经久不衰的音乐。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

 

严肃而又经久不衰的音乐

  如此看来,译成“经典音乐”的确更妥当一点。只是大家都说惯了,要改口总觉得别扭,还是称其为“古典音乐”吧,要怪只怪当时第一个翻译的人,怎么没想到“古典”会带来这么多的误解。还好没有意译成“严肃音乐”,否则真的是要贻笑大方了。

 


经典的音乐

  但传统意义上的的古典音乐仅仅是早期音乐的一部分。早期音乐应该分为:“音乐的起源、原始人的音乐、中古时期的音乐 、中世纪的音乐、文艺复兴前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初期古典乐派。我们经常听到的诸如”蒙台.威尔第的《奥菲欧》、《晚祷》,浦赛尔的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巴赫《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等等”都是出自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即1600年至1750年从蒙台.威尔第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我们这期古典初烧天书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说起吧。

 


巴赫科伊广场

巴赫 西方艺术的巨人

巴洛克旋律专家、清唱剧天才

下一页更精彩

PS:在本文的最后,说一下本文的命名规则吧,本文是一个系列的第一部,命名就按照(法)雷蒙恩,(法)卡卢利 编著的视唱练耳教材的尾数编号进行命名,实为1A,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推出1B、1C、2A等一个系列的文章,均为《古典初烧天书》的一部分。希望读者持续关注我们数码音频频道。

巴洛克产生的背景

  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前期的艺术及音乐作品经常被称为巴洛克风格。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barroco,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即粗陋曲、奇异的、夸张的音乐。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用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历史眼光来看待这一时期的音乐,巴洛克不复有粗陋和毛糙的含意,虽然它确实存在着夸饰和有些不太规律化的特征。

 


这就是华丽的让人窒息的巴洛克风格!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讲究清晰、统一和协调。但至十六世纪末期,艺术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净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达感情的需要所压倒。在美术中可以从卡拉瓦乔(1573-1610)的色彩浓烈的、戏剧性的绘画中看到。在音乐上我们也早已从马伦齐奥、杰苏阿尔多的牧歌以及道伦德的古歌曲中看出端倪,而他们的下一代则更往前发展了。

 


杰苏阿尔多:牧歌

  要制造出这些强烈的效果,必须发展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一般地说,文艺复兴时期平稳的复调音乐已不适合新时期所需要的特色。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进行流畅,各个声部(通常为四至五个声部)相互交织,同步进行。1600年以后这种织体日渐少用,只有在教会音乐中才能见到,这是因为教会音乐受传统及固定的礼拜礼式所束缚,因此是最为保守的。

 


保守的教会......

下一页更精彩

巴洛克的独特风格

  巴洛克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比”手法。而“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与全奏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构中存在,各有它们的地位。许多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使用协奏曲或复协奏曲形式(此词本身意味着明显的对比因素),这种形式的基本特点是织体的变换,有时用一个声部(独奏)或几个声部,有时用较大的群体合奏。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的交替对比进行是典型的巴洛克的手法,即充满新鲜感,又突出了主题。

 


德国柏林国家交响乐团

  最明显而强烈的对比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新的体裁叫做“单声部歌曲”(monody),它是一种独唱歌曲,大致是在上面有一个流畅的人声声部,配以琉特琴或羽管键琴的伴奏,伴奏的进行较为缓慢,这一体裁的代表人物(或者说创造者)是作曲家兼歌手卡奇尼(Caccini,约1545-1618)。在他划时代的作品《新音乐》(Le nuove musiche)歌集中,人声的旋律依循歌词的意义,变化极大,在节奏和织体上可以从很简朴到非常富有装饰性;而且又与几乎固定不变音型的伴奏声部形成对照。

 


独唱

  “伴奏”也是巴洛克时期兴起的手法,此前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中几乎不用考虑。它意味着乐器声部之间的地位不同。伴奏事实上也是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实际上是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建琴或管风琴(或拨弦乐器琉特琴或吉它)上奏出低音声部,上面标出数字指示他应演奏的填充和弦。通奏低音经常由两个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维奥尔琴或大管)一类可延长音响的乐器演奏低音声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

 


大提琴伴奏

  通奏低音织体大致是这样:上面一个人声或乐器的旋律声部,底部是一个低音乐器,中间填以和声,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风貌。通奏低音不可或缺,说明由低音产生和声的概念对于巴洛克音乐是如何重要,是它的中心。这个概念的出现并不突然,在十六世纪中已有将低音声部与复调音乐中上面其他几个声部线条区分开,巴洛克时期干脆放弃复调这种老式的、常用于教会音乐的手法,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

 


复调音乐形式

  除此之外,巴洛克时期音乐强调语音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在歌剧中有布景的效果。单旋律音乐中不使用对位,其形式是由旋律与低音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如分段歌形式,回族曲结构,在反复出现的低音声部上的变奏。在乐器方面也有相应的发展,如适合于演奏通奏低音组合的乐器,以及替代维奥尔琴族系的小提琴等,小提琴族系乐器更灵活而且能演奏较高的类似人声的音域。

 


小提琴

下一页更精彩

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的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促成了后来的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兴起。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德、意、法等几个国家最具代表性。

1. 巴洛克时代的德国音乐

  巴洛克时代的德意志音乐,以许茨、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如果把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比做金字塔,他们的音乐就好比是塔顶,因为他们不但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的新音乐,而且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德国

  许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年)二十四岁时赴意大利留学,师从于威尼斯乐派的大手笔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回国后,他发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剧《达夫内》,后来还创作了许多的受难曲。许茨与巴赫和亨德尔恰恰相差了一百年,他的风格对于这两位巴洛克音乐大师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茨

  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作品,无论在传统音乐的集大成方面,还是在追随新思潮方面,都在音乐史上放射着异彩。亨德尔的作品多为歌剧和清唱剧音乐,在他的器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声乐因素,这显然是受了意大利的影响;巴赫音乐则在声乐作品中含有强烈的器乐因素,这为古典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亨德尔

2. 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

  歌剧这一伟大的艺术形式,诞生在“音乐的摇篮”——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在当时的佛罗伦萨,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一批对古希腊艺术很感兴趣的贵族。这些贵族决心赋予希腊戏剧以新的生命,于是他们开始给古老的希腊故事谱曲,并由合唱队穿上戏装把整个故事演唱出来,这就是歌剧的雏形。发展到后来,故事里的角色分别由歌唱者担任;在合唱节目之间,则由男女歌唱家分别担任独唱。当角色的话语轻柔时,台词被处理成半唱半说,这种歌唱很象一首赞美诗,被称为宣叙调;而强烈的感情则是真旋律来表现的,称为咏叹调。而后,咏叹调被专门用来炫耀歌手的美好音色。当时,一部歌剧无论在意大利、英国还是在德国上演,其咏叹调总是用意大利语演唱,而宣叙调部分的演唱则是用本国语言。

 


意大利

  在意大利的巴洛克音乐中,可与早期歌剧相媲美的还有弦乐,当时歌剧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盛产小提琴家,如托莱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莱里(Arcagello Corelli,1653-1713)、维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他们都早于巴赫。这些音乐家不但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全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地区的克雷莫纳(Cremona)人中,小提琴制作家可谓层出不穷,如阿玛蒂、瓜内利和斯特拉第瓦利等,他们精心制作的小提琴,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展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塔蒂尼 的一张作品集

  歌剧的序曲必须分为三部分:快速开始,中间部缓慢,快速终结,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协奏曲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乐器,至今仍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极为重要的室内乐及独奏乐器。可见,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影响极为深远。

3. 巴洛克时代的法国音乐

  在当时的法国巴黎,歌剧和古钢琴音乐在各王侯贵族的府邸内极为盛行。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脱离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而独立成长,已经接近于舞剧的形式。

 


法国

  在巴洛克时代,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是吕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他创作的歌剧简洁明晰、旋律优美,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其内容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让-巴普蒂斯特·吕利

  与歌剧同时盛行的是古钢琴音乐。古钢琴常常附以代表巴洛克文化的装饰,它与羽管键琴等同为现代钢琴的前身。当时的古钢琴大师有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年)和拉摩(J.P.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年),他们为古钢琴谱写了许多组曲,其中的很多曲目至今仍广为流传。1722年出版的《和声学概论》(拉摩著),是音乐史上最早的和声学理论著作。

0
相关文章